奖项评选

银光奖每年以固定节奏开展奖项提名、评审与颁奖工作,确保评选流程的公开、规范与高效。评选周期通常横跨 12—18个月,通过时间规划与阶段节点设置,实现评选节奏与全球科研节律的精准对接。以下为银光奖每年度标准评选时间安排:

1月1日|提名正式启动

银光奖年度提名平台正式开放,接受全球范围内自荐与他荐申请。提名人可在线提交项目材料,并在规定时间内补充修改。提名开放期间,官方将同步发布年度重点关注议题、领域引导说明与常见问题解答。

 

3月31日|提名截止

所有提名材料提交截止。系统将关闭在线申报入口。未完成提交的提名视为无效。随后进入形式审查与合规性预审环节,由执行团队进行提名筛查和分领域初分配。

 

4月中旬—6月中旬|初审阶段

各领域评审小组依据评选标准开展匿名打分与材料评议,对提名项目进行定量初评和定性筛查。专家根据“突破性、原创性、可持续性”等维度,形成初审评估报告并推荐入围名单。

 

7月上旬—8月下旬|复审阶段

复审委员会启动交叉评议机制,聚焦项目核心成果、影响深度及前瞻潜力。引入AI辅助趋势分析支持评估准确性,并结合伦理、社会影响与多元合作维度进行综合评分。

 

9月30日|入围名单公布

年度入围项目名单对外正式公布,并开放为期两周的公众反馈窗口。提名人可查看项目是否入围,社会公众可就评选透明度、代表性等方面提交建议或意见。入围项目将在下一阶段参与终审。

 

10月中旬—12月中旬|终审阶段

核心评审委员会召开闭门会议,围绕候选项目开展集中讨论、结构性评分与答辩质询(如适用)。结合三轮评审意见,最终确定本年度获奖名单。评审过程全程留痕,接受独立评估机制监督。

 

12月31日|年度评审工作全部完成

所有评选结果定稿,评审报告存档,奖项正式备案。同时启动颁奖筹备、传播策划与对接机制设计。

 

次年5月中旬|银光奖颁奖典礼暨科技周

银光奖于次年5月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,包括:

奖项授予仪式;

获奖项目展示;

科技趋势论坛;

青年共创实验室成果交流;

媒体发布与公众传播行动。

颁奖典礼不仅是荣耀时刻,更是全球科技思想、社会责任与创新精神交汇的盛会。

 

附加说明|特别事项

若因突发事件(如不可抗力、全球公共事务等)影响评选节奏,银光奖将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时间节点,并在官网同步更新;

参评人、提名人及机构如需获得提醒服务、材料提交提示等功能,可启用邮件与短信通知机制;

时间节点如遇节假日不顺延,请合理安排申报节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