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光奖面向全球开放,支持来自任何国家与地区的个人、团队或机构参评。包括但不限于:科研人员、技术专家、青年创新者、跨界团队、高校实验室、产业研发中心及非营利组织。接受自荐与他荐两种形式,合作项目需明确各方贡献比例。

当前重点关注以下七大科技前沿领域:
人工智能
气候技术
医疗创新
生物医药
绿色能源
合成生物学
量子技术
银光奖同时关注科技伦理、科技传播、公共健康、跨界协作等社会型与复合型创新。

提名开放:每年1月1日
提名截止:每年3月31日(UTC时间)
请通过银光奖官网提供的【在线申报系统】注册、填写并上传相关材料。系统支持草稿保存、材料修改、提交后确认等功能。

是的。个人或机构可申报多个不同项目,但需为每个项目分别提交完整材料。每个项目将独立评审,不得合并申报或共用材料。

请在线上传以下材料(系统支持PDF/MP4等格式):
核心成果支撑材料(必填)
推荐信(自荐必填)
知识产权或合作声明(如适用)
视频材料(可选,3分钟内)
材料总页数建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,系统最大支持单个附件不超过20MB。

银光奖评审分为初审—复审—终审三轮,评委均为匿名制、国际化、多学科专家组成,确保流程独立、公正与专业。
入围公布:每年9月30日
终审结束:每年12月31日
颁奖典礼:次年5月中旬举行
入围者将通过邮箱接收正式通知并参与后续展示安排。

银光奖采用“三维一体”的核心评估体系:
突破性:是否实现颠覆式创新,具备行业影响力;
原创性:是否基于独立研究或方法,体现思维新意;
可持续性:是否具有长期应用价值与社会积极效应;
另设“青年贡献”“公众传播友好度”“伦理合规”等附加考量维度。

目前设有以下三类奖项:
银光技术特别奖:表彰关键技术与颠覆性突破
科技应急贡献奖:应对突发挑战的科技响应
银光传播奖:科技传播、公众表达领域的创新实践
获奖者将获得官方奖杯、证书及国际合作、传播支持等后续资源。

所有申报材料将严格保密,仅供银光奖评审使用。未获奖项目的信息不会被公开。如入围或获奖,部分内容(如项目名称、简介、团队代表)将在授权后用于对外展示或媒体传播。

请第一时间联系银光奖申报支持团队,我们将在工作时间内提供邮件答复和技术支持:
sllwd.com
周一至周五 9:00—18:00(UTC+8)